第43章 舌战群儒
/br> “杨朱先生说,虽一毫而不予,此诚可贵也!然而,如斯言,若人人不取一毫,人人不利天下,诚可治矣。然而人之所以生,天所养也,为喜怒哀乐所控,及至后成君子小人。是以人与人方能千差万别,性格不同。先生欲人人不利天下,岂不是雾中看花,水中揽月乎?”假若十五岁的荀况现在在稷下,就在这场辩论中的话,一定深有同感,找赵雍秉烛夜谈的。 众人一听,此人不但引经据典,而后面那句,却说人的好与坏,是由后天决定的,而非是先天就是好人,这种观点可是闻所未闻!此人竟然直接反驳了孟轲先生的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他到底是谁? “那以先生大才,以为天下之治若何?”终于,大家不敢再与他辩驳了,这个问题,就是虚心求教了。 但是赵雍心里哪有什么观点,他现在刚刚对于这些知识啊有了批判性的认识,现在让他成一家之言,简直是不可能的,那他就真成了先知和圣人了。 他思索一阵,小心翼翼说道:“管子言‘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’,是以治国也好,治天下也好,无非内以安民,外以抵虏。但天下大势,非一成不变,而是不断变化,人君也好,名士也罢,需洞悉天时地利,改弦更张,以顺应天时。” 赵雍毕竟不是思想家,只能说些空话套话,而且在治理国家上面,他更加不敢言语,毕竟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新嫩,刚刚亲政,一点经验没有,你让他怎么说呢? 不过,他能舌辩群儒,旁征博引,已经是难得之才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