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 赵国党争
经济关系比较复杂的地区。其表现就是,以公族世家为代表的邯郸系官员,还有以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代郡系官员,互相拆台内耗,很难融于一体。 赵氏先祖其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,他们的解决方案倒也简单,让代郡系官员到邯郸任职,让邯郸系官员到代郡任职。这才有了肥义等官员任职中枢,而赵固等世家成员驻守代郡的情况。 但是,如此一来,其实事情变得更加复杂。因为代郡系官员在邯郸虽然有君主撑腰,但是在人家老巢,也不敢太过造次,否则很容易被针对。如此,邯郸实际上成为了两个派系交锋的主要战场。 随着维新之事渐次铺陈开来,以公族世家为主的邯郸系官员慢慢发现,维新虽然尚未触及自己的利益,但是很多政策已经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者,随着维新之策渐次深化,对自己的地位会越来越威胁,于是他们开始绸缪阻扰新法的执行。 他们的对手,就是赵雍有意扶植的代郡系官员,而这些官员,也是这批既得利益团体里,最重要的一部分。 所以,抛开赵俊案本身不谈,这件事情的实质,就是邯郸系官员向代郡系官员进行的一次反攻。只不过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,一个是当今君上的叔叔,司空赵成,一个是当今君上的老师,司寇肥义。 出现这样的情况,也是因为赵雍有意在两派之间谋求平衡的维新政策,而不是激进的进行改革所导致的。 如此,才有了大朝会上,如此针锋相对的一幕。 虽然这件事情最后不了